• 知識

    手工茶壺、茶具茶器、茶相關

  • 手工茶壺的選擇

    如果泡出好喝的茶是目的,選擇好的茶葉是第一要素,第二重要的是泡茶的方式是否掌握了茶量、水溫、時間三個關鍵。不同茶具對泡出好茶雖然有差別,但是,茶終究是主角,茶具是一個能對泡出好茶加分的配角。

     

    部分喝茶的人可能有類似的經驗,看到別人使用白瓷蓋碗泡茶,便宜又容易清洗,便選擇這樣的茶具做為剛入門茶道的茶具。平常自己一人喝茶,只要能泡出好茶,使用什麼樣茶具應該都可以。如果幾位好友來訪一起品茗時,是否代表個性化的茶具就可能變得相對重要了。

     

    使用手工茶壺泡功夫茶,是茶道中人常用的茶具。好的茶壺可以提升茶湯品質,甚至具有收藏價值。一把好茶壺並非可遇不可求,而是要會挑選,市面上有各式各樣的手工茶壺,應該如何來選擇呢?以下幾點可以做為參考:

     

    容量

     

    傳統上常以4杯或6杯等來表示茶壺的容量大小,這樣的說法過於籠統,畢竟每個人使用的茶杯有大有小,最好的方法是根據喝茶人數和家中杯子大小來決定茶壺容量。容量太大的茶壺容易浪費茶葉,而太小的茶壺,則會造成茶湯不夠喝的窘境。

     

    器形

     

    茶器的個性與自我追求是可以相關的。一把壺由壺身、壺蓋、壺嘴和壺把構成整體茶壺的外觀。美的茶壺在這些構成的部分,自然呈現好的線條,不論是代表古典、質樸、現代、霸氣、精緻、甚至可愛的器形等,泡茶時總是值得細細地品味。

     

    每個人對美的論點有根本的差異,這是自然而且沒有對錯的事,因為人生經歷和階段的差異,造成感知上的觸動點不同。有些人看到某件作品會心動不已,那是因為器物本身所散發的氣息和自己發生強烈共鳴,所以在器形上的選擇,可以依個人的美感,挑選自己喜歡的茶壺。

     

    重心

     

    每個陶藝家的泥料、風格都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位陶藝家,不同造形的茶壺會有不同壺身、壺蓋、壺嘴和壺把組成,實際試一下是茶壺是否順手,也是很重要的一點。

     

    出水

     

    一把好的茶壺除了有討喜的器形和質感,出水流暢是泡茶基本的功能,可以透過裝了水的茶壺來了解出水狀況和是否順手。

  • 茶種的分類

    不同種茶樹的上方嫩芽葉片,施以不同的製茶加工流程,可做成各種類的茶葉。一般而言,如果由茶葉和茶湯顏色區分,可分為綠茶、黃茶、白茶、青茶(如包種茶、烏龍茶)、紅茶和黑茶(如普洱茶)等六大種類。

     

    世界上通用的茶葉分類方式,是以茶葉製造過程中,茶葉發酵程度的高低做為分類依據。分為不發酵茶(如綠茶、黃茶)、部分發酵茶(如白茶、包種茶、烏龍茶等)、完全發酵茶(如紅茶)和後發酵茶(如普洱茶)。

     

    發酵(Fermentation)又稱茶葉的氧化(Oxidation)作用,茶葉中的兒茶素類(catechins),經過氧化後,形成氧化形態的多酚類聚合物,如茶黃素(質)(theaflavins)、茶紅素(質)(thearubigins),氧化的程度越高,多酚類聚合物的形成與種類就越多。製茶過程中,氧化作用越高的茶葉種類,如紅茶或重發酵類的烏龍茶,茶湯色澤就越呈現橙紅色。中國大陸普洱茶因為採用後發酵的製程,形成黑茶品質特性的發酵作用,特殊的黑褐色茶湯,是微生物參與後發酵過程的結果。

    六大茶類分類和發酵程度

    broken image
  • 烏龍茶介紹

    烏龍茶是介於不發酵綠茶和全發酵紅茶之間的茶種,它的種類繁多,包含台灣的文山包種茶、凍頂烏龍、木柵鐵觀音、白豪烏龍和中國大陸的閩南安溪鐵觀音、閩北武夷岩茶等、這些茶在六大茶類的分類中,都屬於青茶即部分發酵茶,外國人則統稱這些茶類為烏龍茶(Oolong Tea)。烏龍茶被認為是六大茶類中,表現方式最為豐富和多樣的茶種,隨著茶樹品種、產地、採摘成熟度和製茶工藝等等的不同,可以呈現各式各樣的天然的花香、果香、奶香、堅果香等,是內涵與層次相當複雜和吸引人的茶種。

     

    談到烏龍茶的香氣,一般喝茶不外品味茶湯的色、香、味,而香氣是評斷茶葉品質很重要的部分。茶葉的香氣內涵與茶樹品種、產地、季節和製茶工藝息息相關。以下就分別說明這四種因素對香氣的影響。

     

    茶樹品種

     

    茶樹的葉子組織內,柵狀組織型態的葉子比海綿組織的葉子有更多的香氣物質,一般而言,中小葉種茶樹比起大葉種茶樹有較厚的柵狀組織,因此香氣物質的含量比較高,常被用來製作不發酵或半發酵茶。大葉種茶樹雖然本身的香氣物質較少,透過製造工藝還是可產生另人喜歡的香氣,多被用來製作全發酵茶或半發酵茶。
     

    不同品種的茶樹各有其不同的品種香氣,在半發酵茶的各個產區,都已各自發展出主要的栽培品種。台灣的主要茶種包含青心烏龍、金萱、翠玉和四季春,這些茶種都有各自的特色。不過品種香氣很難用文字來表達,多多品嚐不同的品種的茶湯,是最容易瞭解其中的差別。

     

    產地

     

    即使是相同的茶樹,栽種在不同的地區,因為氣候條件(日光照射時間、氣溫、降雨量)、茶園方位座向、土壤特性等差異,會有非常不同的產地香氣。

     

    季節

     

    同一產地同一品種的茶樹,在不同的季節,隨著氣候的變化,葉子內的香氣成分也會跟著不同。在台灣,基本上冬茶與春茶是一年中品質最好的兩季茶葉,冬茶的茶湯清香少苦澀,春茶則香氣較濃郁。夏季因為高溫的生長環境,生長的茶葉品質不如春冬茶的細緻優雅香氣,但是有特殊的季節香氣,適合做成紅茶。

     

    製茶工藝

     

    製茶加工是決定茶葉香氣好壞最重要的因素,而採茶當天的天氣是做好茶的先天條件。葉子的成熟度、採摘時間、製茶的方式等,則是決定香氣優劣的後天因素。人無法掌控天氣的變化,但是有經驗和技術的製茶人可以順應天氣的調整採收時間和製造流程以確保茶葉香氣等的品質。

     

    由於上面所談的各種因素,讓好的烏龍茶具有特殊香氣(aroma)、香味(flavor)、喉韻等豐富而多層次的內涵。有些烏龍茶特別耐泡,若以功夫茶的的沖泡方法,每一泡都能有不同的滋味,加上不同的沖泡方式,一款茶能表現出很多不同的滋味變化,這是為什麼烏龍茶吸引人的一個重要原因。

  • 茶的發酵和焙火

    發酵(Fermentation)和焙火(Roasting)是烏龍茶的製茶的過程常常提到兩個重要的流程。發酵(Fermentation)又稱茶葉的氧化(Oxidation)作用,發酵的程度高低決定要做成什麼茶。不同種類的茶有不同的發酵(Fermentation)程度,同一棵茶樹依照不同的發酵程度,可以做綠茶(不發酵)、烏龍茶(部分發酵),或是紅茶(全發酵)。雖然如此,哪種茶樹做什麼種類的茶比較適當,還是有基本的經驗選擇。因為不同品種茶樹和產地特性,具有個別的品種香氣和適製性的差異,茶農會根據自己想製做的茶葉和產區氣候、土壤等特色, 栽種適當品種的茶樹。

     

    發酵是讓茶葉內的兒茶素類(catechins)結合氧氣的氧化作用,兒茶素的氧化聚合物茶黃素(質)(theaflavins)、茶紅素(質)(thearubigins)等,對茶湯的顏色和滋味有決定性作用。一般而言,發酵越重,葉緣就越紅,這是發酵引起的結果。發酵越重者,茶湯顏色越橙紅。發酵作用是決定茶葉風味最主要的過程,兒茶素在氧化過程中,伴隨茶葉內的蛋白質水解為胺機酸、糖苷類產生香氣等機制,它決定茶湯的主要的香氣和滋味,所以製茶人要藉由自己的經驗去拿捏最適當的發酵程度。

     

    焙火(Roasting)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降低茶葉的含水量分,葉中含水量高,容易造成茶葉的不穩定性,因此利用焙火(Roasting)讓水分散失,以利保存;而再次的溫度乾燥,可以改變茶葉本身的香味和滋味,焙過火的茶比較甘甜,香氣轉為比較深沈與內斂。對茶湯顏色的影響,焙火越重茶湯顏色越暗,與發酵(氧化)越多讓茶湯顏色越顯橙紅是不相同的效果。

    不同茶葉的發酵與焙火

    broken image
  • 泡茶的方法

    正確的泡茶方式,能讓茶葉表現出最好的內涵。如果用錯了方法,即使是再好的茶,只是浪費好茶該有的品質了。泡出好喝的茶不是一件很難的事,如果能稍微留意以下三個要點,就可以泡出自己喜歡的好茶。

     

    茶量

     

    太多的茶量,容易導致茶湯變苦;太少的話,茶湯口感太淡,味道出不來。一般建議的茶量,可以是7公克的茶葉搭配250cc的水。一開始要正確計算茶葉重量,可以考慮使用公克級的秤,或是使用湯匙來計算,一湯匙大約是3公克,二次滿湯匙的份量,大概是就達到7公克。但是,用湯匙的的測量方法,主要針對半球形或球形烏龍茶,如果是條索形的烏龍茶或是紅茶,因為茶葉體積大,可能就要兩倍次數的湯匙量,才能達到同樣7公克的重量。

     

    水溫

     

    每個人的喜歡的泡茶水溫不同。基本上太熱的水溫比較容易把茶湯變苦,溫度太低會讓茶湯無味。對於台灣的烏龍茶,建議泡茶水溫約95°C,要讓100°C沸水降溫的簡單方法,可以將沸水倒入另一個容器,間接再倒入泡茶的茶壺或杯子,沸水經過另一個容器,溫度大約可降低5°C-10°C。

     

    時間

     

    太長的沖泡時間容易導致茶湯變澀,建議沖泡時間為2-4分鐘。原則上,發酵較多、有焙火的熟香型烏龍茶時間上可長一些,但是高山茶或是包種茶,時間可以稍短一些。實際時間以個人對茶湯口感的偏好調整。

     

    掌握以上三項要素,每個人都可以泡出適合自己的好茶。除了這三項外,水質軟硬度、泡茶器具同樣會影響茶湯的品質。有些地區水質太硬,裡面的礦物質含量高,會造成茶湯口感不佳;泡茶的器具,要讓茶葉有足夠的伸展空間,才能完全釋放茶葉中的各項成分。另外,好的手工功夫茶壺,也會提升茶湯口感和滋味。

  • 功夫茶沖泡

    功夫茶泡茶方式,每一次的浸泡時間都不會太久,如果要掌握每一泡茶湯的味道,享受不同次沖泡茶湯的味道變化,功夫泡茶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前面泡茶方法所談過的茶量、水溫、時間,仍然是要考慮的三個重點。

    broken image

    功夫泡茶常使用容量較小的茶壺,一般而言,如果是半球形或是球形的烏龍茶,置茶量可以是壺底平鋪一層茶葉,喜歡重口味的人可以一到兩層,條索形的茶葉如包種茶,置茶量就要多一層或是加倍。因為功夫茶壺形狀不一,這樣的置茶量只是一般的參考建議,有些茶壺底部很大,同樣一層的茶量,不同形狀的茶壺,會有不同的茶湯濃度。另一個計算茶量的方法,可以是 6-9克的茶量搭配125cc的水,這些都是建議的參考茶量,茶量的多寡,最後還是取決於個人的偏好。

     

    建議的水溫是95°C,簡單的沖泡作法可以是每一次60秒,搭配1分鐘泡茶專用沙漏(Hourglass),即可輕易享受不同次沖泡茶葉味道的變化。如果第一次60秒的沖泡覺得味道較淡,可以把時間增加到70秒,後面沖泡時間可以維持不變。第四泡、第五泡茶湯味道變淡,可以每次增加10-15秒,以增加茶湯滋味。以上沖泡時間只是一個建議,如果因為偏好重口味,置茶量較多,也可以彈性縮短沖泡時間。

     

    功夫泡茶的建議方法很多,如果再考慮不同的茶具,例如不同材質茶壺,就會更複雜。基本上,掌握茶量、水溫、時間三要素,加上一些嘗試,再根據個人的喜好, 就可以泡出自己喜歡的好茶。

  • 原葉茶葉和茶包

    一般真正品好茶,不管是在家裡自己喝茶或是與三五好友聚會品茗,都是購買原葉的茶葉,使用適當的茶具和方法來泡茶。要泡出好喝的茶,泡茶的方法固然重要,最基本還是要有好的茶葉,而好的泡茶方法,更能夠錦上添花。

     

    往往很多的情形,例如在公司上班、出差、外出、旅遊等,平時泡茶的茶具不便攜帶,這時可以考慮茶包的方便性。除此,對很多外國人或是年輕人而言,茶包也是平日喝茶的一項便利產品。

     

    不少的茶包因為市場定位、成品等考量,放入了品質較差的茶葉碎末;再者,因為碎末的緣故,很容易讓茶湯變得苦澀,造成很多消費者以為茶包的茶湯品質不佳,甚至很多外國人因為過去的經驗只喝過烏龍茶茶包沖泡的茶,一直沒有機會體驗高品質烏龍茶原葉茶湯的滋味。事實上,近年來,有些品牌將原葉茶葉放入三角立體茶包之中,這樣消費者在沖泡茶包時,茶葉還是可以在三角立體茶包中適當伸展,讓茶葉釋放出該有的風味。

     

    茶包是為便利而生的產品,對於現代人繁忙的生活來說,卻是一項喝茶的便利產品。在選購這類產品時,消費者可以稍微注意一下,立體三角茶袋的生產國和材質,畢竟是泡在熱水中的產品,謹慎一些能夠多照顧自己的健康。

  • 機器和人工採茶

    茶樹因為茶芽的生長位置不同,人工採茶可採收合適的葉芽,利於後續的製茶加工;使用機器採收雖然效率高,但是機器採收的茶芽,有長有短、成熟度的狀況也不相同,採收老葉和造成葉片破碎的機會也較高。近年來,很多茶農開始重視茶園管理,隨著耕作技術與採收技術進步,加上機械篩選與撿枝,機器採茶的品質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茶區採茶勞動力普遍不足是一個存在很久的問題,在茶葉盛產的時期,因為欠缺採茶工人,往往無法在採茶的最佳時段採茶。在半發酵茶的製茶流程中,茶葉的採摘時段對茶葉的品質影響很大,如果不能在最佳時段採茶,自然影響茶葉製成後的品質。

     

    機器採茶因為速度快,可選擇在最佳的時段採茶,製成高級品的機率就大。而且可避免在天候狀況不佳的情況下製茶,大幅提升製茶品質。在茶區採茶人力不足的情況下,想要挑選葉子含水量較低的時段,以人工手方式採茶,實務上一直是不簡單的事。

     

    如果忽略人工和機器採茶成本上的差異,純粹就採茶品質來看,用人工的方式在最佳採茶時段採收完畢,並及時提供後續的萎凋工序,人工採收的茶葉品質自然比機器採收好。不過,如果因為採收人力不足,造成在露水未乾或雨天強行採茶,這樣的茶葉品質未必優於在最佳時段機器採收的茶葉,所以對於機器採茶和人工採茶品質的優劣,不能單以採收的茶葉狀況來看,最佳的採收時段和後續適當日光萎凋,都對製成後的茶葉品質有很大的影響。

  • 茶器(茶具)介紹

    茶壺 壺承 茶海 茶盤 聞香杯 茶杯 杯托 茶濾 茶罐 茶荷 水方 茶則 茶針 茶夾 茶漏 茶巾 評鑑杯組

    broken image

    茶器(茶具)介紹列表:

     

    • 茶壺
    • 壺承
    • 茶海
    • 茶盤
    • 聞香杯
    • 茶杯
    • 杯托
    • 茶濾
    • 茶罐
    • 茶荷
    • 水方
    • 茶則
    • 茶針
    • 茶夾
    • 茶漏
    • 茶巾
    • 評鑑杯組

    茶壺 ( Teapot )

    broken image

    手拉坯朱泥茶壺、段泥茶壺、紫砂壺、白瓷茶壺 (吳振達、丘子立、白勝宇老師作品)

    茶壺(日文稱急須),主要功能在放置茶葉,沖入熱水以釋放茶葉中內涵物質,是泡茶的主角茶具。

     

    製作茶壺常用材質有陶、瓷、玻璃等。傳統的陶土茶壺,有不同的土胎包含朱泥、段泥和紫砂等,土胎的差異對茶湯表現會有不同的影響。不同材質做成的茶壺,對茶湯的影響,可能更為明顯。瓷壺一般是香氣和回甘的特性較佳,喜歡陶壺的人士,則是著重茶氣和喉韻。玻璃材質的茶壺,泡茶時可觀察茶葉伸展和茶湯顏色的變化,由於表面光滑,茶湯表現比較接近瓷壺的效果。

     

    茶壺做為泡茶的主要茶器之一,除了實用性的功能考量,如果能與美感的結合,喝茶就不是只是啜飲一杯好茶,使用一個心愛的茶壺加上其他適當茶具的配合,每一次的執壺行茶,都是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身體動作和意識組合,讓人沈浸於好茶好器的心境和美學之中。

     

    從古至今,不同的陶藝家和職人,做出了各種不同造型的茶壺,到現代仍然有新的設計不斷地被創造出來,讓愛茶人士有更多的選擇和賞玩的機會。什麼是好的茶壺,一個茶器是自己喜歡的,又能符合泡茶的需求,就是一個好壺。剛入門茶道的消費者,除了可以請教資歷較深的茶友,也歡迎造訪 freshtaiwan 實際賞壺,freshtaiwan 也非常樂意與茶友交流,提供選壺的建議。

     

    壺承 ( Tea Tray )

    broken image

    茶壺外面不淋水的乾式泡茶

    broken image

    濕式泡茶用的壺承,中心有一個突起台面,讓水流到下層

    又稱茶船,顧名思義以放置茶壺、承接溢水之用,防止弄濕泡茶台面,是一項實用的茶具。

     

    用茶壺泡茶,可分為「濕式泡茶」和「乾式泡茶」,在沖泡茶葉過程中,注滿開水後再順便沖淋一下壺身外面,一方面提高茶壺的溫度,另一方面可以沖掉壺身的溢出茶漬,這是濕式泡茶的方式;而乾式泡茶不沖淋茶壺,不灑出茶水,保持泡茶台面乾爽,這樣的泡法,有別於濕式泡茶,不僅近年來很多茶友採用,也常用於表演觀賞的茶席。

     

    喜歡養壺的朋友,多用濕式的泡茶方法,一般而言喜歡濕式泡茶和乾式泡茶的人都有,端看個人的偏好。

     

    茶海 ( Tea Pitcher, Fairness Pitcher, Fairness Cup )

    broken image

    白勝宇老師的雪白瓷茶海

    茶海又稱茶盅、公道杯,是泡茶中一個很有用的茶具,茶海具有多種功能如下:

     

    避免茶壺中的茶葉浸泡太久產生苦澀

     

    泡茶的人往往都會備有茶海,將泡好的茶先倒入茶海中,賓客若是還未喝完茶杯內的茶湯,茶海是暫時放置泡好茶湯的一個好工具。

     

    一致的茶湯滋味

     

    使用茶壺直接倒多杯茶時,因為茶湯在茶壺裡面的時間不同,雖然是同一泡茶,每一杯茶湯的濃度和滋味會有差別。尤其是沖泡茶湯顏色較深的茶葉像是鐵觀音、紅茶或是普洱茶,光從茶湯顏色就可以看出第一杯和最後一杯顏色差別很大,使用茶海就沒有這樣的問題。

     

    綜合上下泡茶湯

     

    泡茶者可以透過茶海,綜合上下不同次沖泡的茶,混合出味道更適宜的茶湯。如果客人較多,一泡茶湯的量不敷應付,也可以將連續兩泡茶湯混合,就可以用平時慣用的茶壺,臨時服務多一倍的客人。

     

    容易判斷茶湯量

     

    茶海沒有蓋子,可以知道茶湯還剩多少,能夠正確分配茶湯到每一個茶杯,茶壺有蓋子遮擋視線,有時會發生茶湯倒完不夠分配的窘境。

     

    過濾茶末的容器

     

    遇到茶葉有比較多碎末時,茶海上面可放置一個過濾網(茶濾),過濾小的茶葉碎末。

     

    犀利斷水茶海倒茶示範(吳偉丞和白勝宇老師作品)

    茶盤 ( Tea Tray )

    broken image

    台灣生產高品質精緻竹茶盤

    broken image

    台灣生產高品質精緻竹茶盤

    茶盤,主要功能為承載溢出的茶水,保持泡茶台面的整潔。主要材質有竹、木、石、陶、金屬等。好的茶盤,不僅是泡茶的好工具,也有很好的賞玩功能。

     

    從實用功能來看,茶盤是像是一個泡茶的舞台,用來承載茶壺、茶海、茶杯等主要茶具。沒有茶盤雖然也能泡茶,但是難免造成台面湯湯水水,增加清潔上的麻煩。

     

    各類不同材質的茶盤,除了實用功能外,手工茶盤、雕刻、材質運用等,都可以創造出不同的設計美感,增加賞玩的樂趣。消費者在選購茶盤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泡茶空間、泡茶頻率等,選擇符合需要的茶盤。

     

    聞香杯 ( Aroma Cup )

    broken image

    白勝宇老師的雪白瓷聞香杯茶杯

    聞香杯的設計起於台灣,在70到80年台灣茶逐漸往高山發展時,為了更容易讓人體驗台灣烏龍茶香氣和口感的獨特風味,茶人開發出雙杯品茗法,將茶杯分為聞香杯及品茗杯,聞香杯以嗅覺感受茶湯香氣,品茗杯以味覺感受茶質韻味。

     

    聞香杯的圓柱體設計,可以特別地聚集茶香。聞香杯一般多用在第一泡茶的聞香之用。將聞香杯內的茶倒入品茗杯後,可以每隔10-15秒,試聞聞香杯內的香氣,由於不斷地與空氣接觸,杯內的香氣會隨時間轉變。

     

    聞香杯內的香氣一般在1到1分半鐘會消失,不過在消失前,香氣可能變得更明顯和產生些許的甜味感。好的茶葉,可以讓聞香杯內的香氣持續更久,即使杯子涼了,還殘留淡淡了香氣。

     

    茶杯 ( Tasting Cup )

    broken image

    白勝宇老師的雪白瓷茶壺茶杯

    又稱飲杯、品茗杯,用來盛茶飲用的茶器。從茶壺或茶海中,將泡好的茶湯,倒進茶杯中,讓自己或他人品嚐茶湯之用。

     

    茶杯型式多、也有不同的材質,以瓷、陶、玻璃最為常見。一般比較講究的品茗,常以瓷杯或陶杯為主。

     

    瓷杯是目前最常用的茶杯材質。瓷器因為導熱快,比較容易燙手,適合用於輕發酵的茶如包種茶或是高山茶,其他的茶像是東方美人、紅茶等也可以使用。

     

    陶杯導熱比瓷器慢,較不燙手,適合著重喉韻的茶如重發酵重焙火的鐵觀音等。

    broken image

    蔡明旭老師銀絲兔毫天目杯

    杯托 ( Saucer )

    broken image

    白勝宇老師彩紋瓷茶托

    茶托的功能為隔開手與茶杯,避免茶水溫度過高燙傷。此外泡茶者將茶杯遞給客人,利用茶托也較方便、衛生。

     

    剛泡好的茶,難免會燙手,為了避免這個狀況,就有茶托這個小茶具產生。其實不僅是泡茶,咖啡、湯品都有類似的托盤應用。因為泡茶茶杯多半沒有握把,更容易感受到熱度,茶托的應用就比較常見。

     

    茶托製做有各種材質包含瓷、木和金屬等,瓷茶托較為普遍,主要因為容易清潔和美觀考量。有些手工金屬茶托十分吸睛,也是很好的茶席搭配茶具之一,但是在一般桌面使用,也需要考慮刮傷桌面的可能。

     

    當賓客眾多、距離較遠時,可以利用大型茶托來運送茶杯,一次可以放上好幾個茶杯,方便又衛生。

    broken image

    台灣生產高品質大型茶托 (吳振達老師的巨輪珠茶壺)

    茶濾、濾茶器 ( Tea Filter )

    broken image

    白瓷茶濾和茶濾座

    broken image

    #304不鏽鋼茶濾,長柄設計可適用不同口徑的茶海

    放在公道杯上,因為細網的設計,可以過濾細小的茶葉碎末,是一個實用的茶具配件。

     

    條型茶或是茶葉快用完時,原來的真空包裝袋底部難免會有比較多的碎末,這時茶濾就可以派上用場。

     

    如果選擇茶濾是做成和茶漏結合的造形,要注意茶漏的大小是否和茶海口徑尺寸能夠配合。另外,茶濾的不鏽鋼濾網材質,也可以選購#304材質的不鏽鋼,避免健康的疑慮。

     

    茶罐 ( Tea Caddy, Tea Canister )

    broken image

    楊金本老師天目茶罐

    茶罐的功能為存放茶葉,有瓷、陶和金屬等各式的材質。茶葉在開封後,可以利用茶罐暫時儲存幾天泡茶所需的茶葉,不必每次打開原本拆封後再密封的茶葉包裝,非常方便實用的小配件。

     

    一般茶罐製做會要求茶罐本身和蓋子的密封性,除非有非常好的密封性,不建議作為長期儲存茶葉的工具。茶罐比較適合存放少量、幾天內就會喝完的茶葉。後發酵的普洱茶,需要適當的空氣及溼度流通,倒是可以在茶罐內做長期存放。

     

    長期接觸空氣和光線容易造成烏龍茶品質變差,茶罐是很適合的短期幾天的使用,同時也具有很好的賞玩效果。freshtaiwan 銷售具有奈米銀科技的手工銅製茶罐,不但密封性佳,奈米銀釦的特殊材料還有很好的抑菌防霉效果,銅罐顏色還會隨時間的累積變化。金屬茶罐不像陶、瓷茶罐易碎,適合外出旅遊攜帶,具有很高實用性和賞玩的價值。

    broken image

    銅倉號手工銅製密封茶罐

    茶荷 ( Tea Holder )

    broken image

    白勝宇老師的手工白瓷茶荷

    broken image

    台灣生產高品質手工竹茶荷

    茶荷是泡功夫茶和茶席表演上常用的小茶具,外型常做成兩邊翹起有如荷葉,故稱為茶荷。

     

    茶荷是盛放待泡茶葉的工具,主要用途是把茶葉由茶罐移至茶壺。從茶罐取茶,一般使用茶則,可直接從茶則將茶葉放入茶壺中。有些人會把茶葉先置入茶荷,用以觀賞茶葉外形、色澤或聞茶葉香氣,另外也能幫助置茶量更準確,之後才將茶葉倒入壺中。

     

    茶荷的材質有竹、木、陶、瓷、錫等,除了實用以外,有些茶荷製做精美,也可當藝術品欣賞。

     

    水方 (Tea Waste Bowl )

    broken image

    白勝宇老師的刨刀手刻水方

    水方又稱做水盂、茶洗,為盛水的容器。在泡茶上有兩個功能,第一是洗淨後使用,可做為溫杯溫壺的容器;第二是泡茶過程中,作為茶渣或剩餘茶水傾倒的容器,也是常用方便的茶具。

     

    為了減少茶杯溫度與茶湯溫度的差距,避免茶杯吸收茶湯溫度,使茶湯溫度過低影響茶湯口味,一般會有溫杯的動作。將茶杯放入水方,再將熱水沖下即可完成溫杯。進行一次溫杯後,茶杯能靠茶水繼續維持一定溫度,接下來就不必重覆溫杯。

     

    另外可利用水方作為茶渣桶或茶水桶,泡完的茶渣或喝剩的茶湯,可以先倒在水方內,喝完茶再做清潔整理即可。現在很多茶友泡茶,由溫壺的熱水,倒入茶海再由茶海倒入各個飲杯,完成溫杯的效果,並不使用水方做溫杯的動作。即使只把水方當作茶渣和茶水傾倒的容器,水方還是一個很實用的茶器。

    broken image

    楊金本老師的般若心經和大悲咒水方

    茶則 ( Tea Scoop )

    broken image

    台灣生產高品質精緻竹茶則

    用手取茶,容易有衛生及溼氣問題,一般都會使用茶則來取茶入壺。

     

    常見的茶則以竹製居多,將竹子剖半再斜切前緣,經過打磨等工序,做成容易盛茶的形狀,解決了直接手取的衛生問題。球型和半球型烏龍茶在台灣是烏龍茶消費的大宗,很適合使用茶則取茶,因此茶則在台灣的能見度很高。

     

    有些茶則製做特別講究,竹雕師傅在茶則上加入個人創作,包含圖案、雕刻、書法等,讓茶則除了功能性以外,更多一份欣賞的價值。

     

    茶針 ( Tea Pick )

    broken image

    台灣生產高品質精緻竹茶針

    茶針也稱茶通,造型為針狀,用來清理茶壺出水口,將堵住的茶葉、茶梗挑出。粗端可將茶葉從茶罐中撥入茶壺或茶荷,實用的茶器配件之一。

     

    茶夾 ( Tea Pincers )

    broken image

    竹茶夾

    茶夾的形狀像鑷子,也被稱為茶鑷。茶夾是溫杯和洗杯時使用的小茶具,溫杯水溫比較高,加上溫杯用的水方出口較小,於是茶夾就成為一個防燙又衛生的實用茶具。

     

    主要功用在溫杯時用來移動茶杯,避免燙手,在水方中也方便移動。除了溫杯洗杯外,也用於夾取葉底(泡茶後已經伸展的茶葉),便於觀察或欣賞葉底。另外,也可作為清理壺底茶渣的工具。

     

    茶夾多使用竹子、木料製成,少部分也會用金、銀來製做。

     

    茶漏 ( Tea Funnel )

    broken image

    茶漏又稱茶斗,常用在小壺沖泡烏龍茶,因壺口較小,乾茶葉入壺時容易掉落壺外,在壺口放上茶漏可以順利導茶入壺。茶漏多使用竹子、木材製成,也有陶、瓷的材質。

     

    茶巾 ( Tea Towel )

    broken image

    茶巾又稱潔方,功能是擦拭茶具或泡茶台面上的湯湯水水,並保持環境整潔,也就是泡茶專用的抹布。

     

    不論是溫杯後茶杯上的水或茶壺、茶海等溢出的茶,這些湯湯水水在台面上難免影響喝茶當下感覺。若用一般的抹布或是衛生紙清潔,難免讓人有衛生上的疑慮或是不夠莊重的想法,茶巾因此應運而生。

     

    評鑑杯組 (Professional Cupping Set )

    broken image

    茶葉比賽使用的評鑑杯組

    評鑑杯組是國際間客觀評鑑茶葉香氣、外觀、水色、等級的標準茶具組。評鑑杯組包含審茶杯,供茶葉沖泡及香氣品評之用的白瓷杯組,容量150 ml;另一個為

    審茶碗,供茶湯盛放、進行水色與滋味審查之用的白瓷碗,容量200 ml。

     

    評鑑杯沖泡方法

     

    取3公克茶葉置入審茶杯,沖入沸水至滿杯,蓋上杯蓋後,靜置5到6分鐘後(條型茶5分鐘、球型茶6分鐘),將審茶杯橫扣於審茶碗上,讓茶湯流入審茶碗中,茶湯倒出後,茶渣留於杯中作香氣審查之用。

     

    評茶項目

     

    審茶項目基本上分為茶葉之外觀色澤、水色、香氣、滋味和葉底等,審查標準及項目比重會依據茶葉種類及品評目的而有差別。

     

    一般標準評鑑杯組使用白瓷製作,比較能夠保持茶葉原味。評鑑杯組除了作為比賽評鑑之用,也成為很多試茶品茗時,直接客觀的泡茶方法。

     

  • 冷泡茶教學

    冷泡茶優點、製做方法

    broken image

    冷泡阿里山高山茶和凍頂烏龍茶

    不論在家裡或是外出,自製冷泡茶容易簡單成本又低,又可隨時飲用,冷泡茶有幾個優點:

     

    簡單方便

     

    冷泡茶是最簡單的一種泡茶方式,只要掌握冷泡茶比例,將茶葉放入一個水瓶再加入冷開水,就可以輕鬆泡出美味的茶。

     

    冷泡茶可以說是最適合外出的飲用茶。出門前直接將茶葉放入水瓶中,讓茶葉泡在冷開水中,不論去任何地方都可以飲用。或是直接從冰箱取出已經做好的冷泡茶,外出馬上可以享用。

     

    適用性高

     

    適用於冷泡的茶葉並無限制,任何原葉茶葉都可以做冷泡茶。冷泡茶不像熱泡茶一樣,一不注意可能沖泡太久或是不及而影響滋味和口感,只要經過一定的時間,冷泡茶的滋味都是很好的。

     

    健康美味

     

    用好的原葉茶葉做冷泡茶,跟同樣的茶葉熱泡茶比較,冷泡茶沒有苦澀味外,更能感受茶湯的清甜,它的美味絕對不是一般手搖茶或是任何瓶裝茶可以相提並論的。

     

    根據相關的報告,冷泡茶比熱泡茶含有較高的抗氧化物質和低咖啡因的特性,對咖啡因敏感的人也可以安心飲用。

     

    冷泡茶製做方法:

     

    拿一個水瓶,置入茶葉 (或原葉三角立體茶包) 再加冷開水,建議茶葉和水的比例是1公克的茶葉搭配100cc的水 (可以根據自己喜好的濃淡口味,酌量調整比例)。之後,放入冰箱靜置6~8個小時,冷泡茶便完成可以隨時取出飲用。

     

  • 茶葉日光萎凋

    日光萎凋對烏龍茶製做的重要性

    broken image

    一口茶(Eco-Cha)阿里山高山烏龍茶茶菁正在進行日光萎凋

    日光萎凋是茶葉生產作業中,在採菁後的第一項主要工作。茶菁進了茶廠,首先把茶菁均勻地平鋪在地上的帆布或笳籐上,俗稱「攤菁」。如果茶菁溫度高,還必須先於陰涼處「晾菁」,待茶菁溫度降低後,才進行日光萎凋。遇到早上露水仍然未乾的茶菁,也必須等露水乾燥後,才移至室外進行日光萎凋。

     

    日光萎凋是藉由太陽熱輻射和熱空氣,讓茶菁中的水分快速蒸發的物理走水,為後續做菁提供良好的物理化學條件。這個過程有利於減輕茶菁的菁氣,提升各種酶的活性和促進不可溶物質分解,奠定後續形成香氣和滋味的基礎。

     

    下雨天不適合採茶,冒雨採收加工做出的茶容易變得苦澀並帶有菁味。雖然天候不佳或是沒有陽光時,可以改於室內使用熱源加熱空氣,利用熱對流促進萎凋進行,但是根據研究顯示,日光萎凋明顯優於人工熱風對流萎凋,能夠形成更多更好的香氣。

     

    做好茶需要好的工藝,也要靠老天爺的幫忙才行!

  • 朱泥壺段泥壺適合茶種

    朱泥壺、段泥壺 (Clay Teapot,急須)

    broken image

    吳振達老師的朱泥龍蛋壺和段泥石瓢壺

    手拉坯朱泥茶壺(Zhu Ni Teapot)適合用來沖泡綠茶和烏龍茶。朱泥茶壺具有保留香氣和讓茶湯更好喝的特性,特別是沖泡清香型沒有焙火的烏龍茶時,可以把清香型烏龍茶湯表現得特別好。

     

    手拉坯段泥茶壺(Duan Ni Teapot)適合沖泡各種烏龍茶、生普洱和紅茶。如果要特別品嚐高山烏龍茶的香氣,朱泥壺在留香的部分還是會比段泥茶壺略勝一籌。段泥壺因為氣孔較大的因素,雖然留香小輸朱泥壺,但是茶質的改變,卻又多於朱泥,呈現不同的茶湯表現。

     

    段泥茶壺色澤淡,受到很多茶友的喜愛,如果用來沖泡深色的茶葉,例如普洱茶或是紅茶,建議每次沖泡完畢能夠清洗乾淨,茶漬才不容易留在壺的外面。

    broken image

    吳振達老師的段泥西施壺

    不同陶土泥料在燒製成茶壺後,因為泥料特性的差異,茶湯的改變也會有差別。選擇茶壺的時候,除了外觀必須是自己喜歡的,挑選哪種泥料的茶壺,可以考慮要沖泡的茶葉類別(如清香型或是熟香型),好茶搭配適合的茶具來沖泡,可以讓茶湯的美味有加乘的效果。

     

  • 紫砂壺適合那種茶

    紫砂壺 (Clay Teapot,急須)

    broken image

    吳振達老師的紫砂仿古壺

    紫砂壺(Zisha Clay Teapot)因為胎壁氣孔較大,在半發酵烏龍茶中,特別適合沖泡發酵度高和焙火的烏龍茶,例如凍頂茶和鐵觀音,另外也是沖泡普洱茶和紅茶很好的茶壺。

     

    紫砂壺在陶壺當中氣孔較大,留香效果自然不如小氣孔的朱泥壺,如果要用紫砂壺來沖泡高山烏龍茶或是清香型的烏龍茶,養壺的的時間會比朱泥壺久。即使留香效果比朱泥少些,但是對於茶氣和喉韻的改變卻是不一樣的效果。如果著重香氣和回甘,可選擇朱泥壺,喜歡茶氣和喉韻者,還是可以用紫砂壺來泡清香型的烏龍茶。

     

    除了陶土特性的差異,紫砂壺由於顏色特殊,不但受到華人地區愛茶人的喜愛,很多外國人在選購功夫茶壺時,也常常被紫砂的顏色吸引而選擇了紫砂壺。

     

    品茶是一件輕鬆愜意的事!茶具除了泡茶的實用性,如果兼具賞玩的價值,一邊喝茶一邊欣賞自己喜歡的茶具,讓喝茶的過程中,能夠與美感的結合。所謂「獨飲得神、對飲得趣、聚飲得味」,一人喝茶,自己領悟茶韻;二人喝茶,無所不談,樂趣十足;三人喝茶,不但熱鬧,相互的交流更容易感受茶的滋味。

    broken image

    吳振達老師的紫砂冰煙壺

    選擇一個自己欣賞的紫砂壺,作為日常泡茶的器具,好好地使用,不但可以養出適合沖泡自己喜歡的茶葉,也為泡茶喝茶增添一份賞玩得樂趣。